close

專題研討(四)作業六─自選論述

以環境行為之理論初探老人機構的動物輔助治療行為

 

一、導言

    早在多年以前,許多建築相關的研究者其所鑽研的研究領域因應社會的需求,已慢慢的從建築本質的傳統技藝之探討轉向以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與設計規劃的研究。至今,建築實務之環境規劃設計,仍然需要建築相關的使用問題之檢討研究作為參考的指標,如許多公私立機構的設置標準與空間設計之規劃,每年都得經過評鑑,由審查委員針對其專業領域與建築空間的應用等進行評估,因此,在這樣的基礎概念構成之下,使用者的環境使用行為之研究才會越來越受到重視,以減少資源浪費等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動物輔助治療是台灣在西元2000年時,學習歐美國家的一種屬於「自然療癒」的方法,是以狗醫師為主導,幫助老人們進行復健等項目,以達到生理上的復健與心理上的修復。

 

二、文獻回顧

2-1環境行為研究理論

    環境行為研究(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簡稱E-B),是在環境論述(environmental discourse)中浮現的一個學科,在約四十年前,是英美國家關於社會與行為因素方面最有影響力的研究之一。環境行為的研究發展涵蓋了相當多的領域,從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人類學到規劃與設計專業等領域都涵括在內,其確切的研究領域到底在哪?目前還無法很清楚的去界定它,但現今許多研究者則將環境行為研究界定為關乎實質環境與人類行為間互動的研究 (夏鑄九,1992)。

    環境行為論述的課題,可分為兩部分來討論:

(一)環境與行為的關係:環境行為研究以關心人類行為之特殊性為基本前提,其所強調的是環境─行為關係的動態互換,而這些元素與人之間的一系列關係,是有秩序的,有模式與結構的,並非偶然集成。且在人的理想狀態下,從其認知與行為的週期性回饋內容,以達到最佳環境的結果。

(二)環境行為研究的應用:環境設計等於環境行為研究,其應用於使環境政策、規劃、設計與教育等方面,使之做的更好,以至於改善生活品質(Mooer, Tuttle and Howell1985)

    環境行為研究常以空間功能為研究主軸,雖非有意忽視,但在其美學的要求上,卻是以使用者本身的準則來評斷形式,經由人與環境的關係來考量其空間形式,也就是說,環境的設計是從人與環境交互影響的內容來考量空間的形式設計。

    環境設計的決策點在於自我意識過程也就是環境─行為研究後的交互過程中,經由理性的分析而改善的。環境設計研究的應用包含了:公共政策的形成、環境企劃書製作、電算機輔助設計、參與性設計方法、用後評估(POE)等,在這些環境行為研究的應用,提醒了設計者們:設計與研究必須相互作用,且應用層次上,最關鍵的考量部份為環境企劃書的製作、設計準則、以及用後評估三大部分。

2-2環境行為研究策略

    環境行為研究的策略從三個部份來探究,分別是:方式、設計與場所。一個環境行為的研究案,由定義問題開始,也就是說心中要有腹案,要先估量一下對問題知道的多少;想知道什麼;以及打算從何處得到結果。

(一)研究方式

    在所知不多的情況下,可以先做預備調查,對研究對象進行一般性的了解,其了解方式可分為兩種:診斷式與描述式;但若是要改進某一特別的理論,則要採取:理論式或行動式的研究方式。

1.    診斷式研究:幫助深入了解某一環境、地方,提供某一論題廣泛的旁證,而不是絕對可信用的、特定的發現(Hyman, 1955:67)。較重視廣度。

2.    描述式研究:儘可能地精確描述、度量某特定人、事、物的各種特質與內在關係,發展清楚觀念,又可應用在相關的現象上,這是描述式研究很重要的目的。較屬於歸納式、規範式、非數據或依據的(John Zeisel,1996)。

3.    理論研究:是檢驗特定的假設,這些假設是由別處的經驗所暗示的,或者由更廣泛的理論推論而來。其除增加對某些問題一般性的了解外,更注意問題的概念架構,而不單是觀察對象的某些精確特質。

4.    行動式研究:此研究方式是在環境現況中,加入一些改變,之後再分析此改變給人們預期與未預期、直接而長久的影響。目的在透過瞭解以前對某些事物之改變,像實質環境、管理方式、政策、做決定的方式,來改進以後的類似行動。

(二)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策略為:研究者選擇用什麼樣的研究設計去應付某一問題,決定於如何定義問題。研究的設計主要可分為三種:個案研究、調查式研究、實驗性研究。

1.    個案研究:針對研究對象進行個人、建築物、機關、社團或某一事件,以描述、偵測的研究方式,建立其涵構資料,然後觀察其內部的元素與元素之間的關係,或本身的變化與外圍之影響。此研究方式需要多種研究技巧,以觀察、紀錄實質線索與參與性的研究技巧為主。

2.    調查式研究:針對某一現象進行量化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最常用的方法為郵寄問卷、訪問或藉由有系統的觀察實質環境之遺跡,甚至是行為來收集相關的數據資料。其限制在於:樣本大小、母體大小、抽樣技巧、以及問題的重點。此研究方式在正式收集數據之前,需先進行試探測性的研究,針對研究對象進行的初步探測與了解。

3.    實驗性研究:為研究者要度量某一行動加入某特定情況所產生的效應。使用「控制」來獲得實驗性的知識。在實驗中,研究者組織運用各式各樣的操作來控制各種因素。

(三)研究場所

    不論研究計畫是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或實驗性研究,都得決定其研究場所,也就是說在怎樣的空間場所是令人感興趣的,或有價值的研究內容。研究場所可分為自然情境與人為情境兩種。

1.    自然情境:特別適合診斷式研究,透過研究以了解實際現況索發生的─因素、關係以及互動的情境等。亦可以實驗的方式,藉由改變一部份的實質環境、特別的社交行為或政策,觀察其前後比較的差異性。在自然情境下的場所,是較無變數的。

2.    人為情境(經過設計的情境):此為其研究的場所是經過計劃的、有效控制的研究環境。以觀察人們,並從其身上收集資料,度量研究對象的某些特質。

    以上所述的研究場所與研究方法是可以組合的,以最能夠解決問題的組合方式來作為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為主。

2-3動物輔助治療(Animal-Assisted Therapy,AAT)

    動物輔助治療又稱寵物治療(Pet Therapy)所指的是以動物為媒介,於動物與人類雙向福祉理念之下,把合乎條件的動物納入人類健康照護環境與教育情境當中,以達到醫療、護理、復健、教育、諮商、情緒紓緩以及提升生活品質等目的的作法。是採以建立動物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促成人類身、心、靈、社會等整體生命的安適狀態(well-bing)為中心理念。以動物的參與,協助人類提升生活品質的模式可分為四種(葉明理,2000):

(1)    伊甸園模式(Eden Alternative Program)

(2)    動物輔助服務(Anima-Assisted Service,AAS)

(3)    動物輔助活動(Animal-Assisted Activity,AAA)

(4)    動物輔助治療(Animal-Assisted Therapy,AAT)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三家老人照顧機構為例,採用「調查式研究」的方式,針對老人與狗醫師的互動行為進行量化資料的收集與分析,以機構所安排的動物輔助治療課程為主,觀察活動進行時,在其多功能活動室裡,老人與狗醫師之環境行為關係的動態互動過程,以及老人與建築或室內傢俱等元素間環境行為之關係。研究方法則以「描述式研究」方式,從旁觀者的角度,將老人與狗醫師互動的行為關係與模式精確的描述紀錄,記錄方式以照片拍攝、現場手繪以及文字描述為主,將該現況紀錄下來。

    本研究為小樣本的的探測性研究,以便日後建立問卷調查之內容與實驗性之研究策略的設計。

 

四、研究概要

    根據狗醫師協會網路上所公佈的資料顯示,整理出目前全台灣狗醫師協會於老人照護機構中服務的據點共有九家,並於2008年12月底,再與狗醫師協會人員聯繫取得各家老人機構的狗醫師服務時間與狗醫師數量,彙整資料如表一。現階段選定三家機構調查時間、空間、人數及行為模式等資料彙整如表二。

(表一)狗醫師協會於老人照顧機構之服務據點

地區

編號

機構名稱

機構規模

服務時間/數量

選定

北部地區

1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附設護理之家

服務內容分為長期照護與臨時性照護為主,長期入住服務共提供40個床位,臨時性照護則以一年部超過14天為限。

每個月雙週六

10:00~11:00 AM

 

4隻狗醫師

2

台北市恆安老人養護中心

設有失能老人養護以及長期照護的服務,共提供117個床位。

隔週六

10:00~11:00 AM

 

5~6隻狗醫師

3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附設護理之家

設有24小時長期照護服務,並提供88個床位。

每週六

10:30~11:30 AM

A

3~6隻狗醫師

(三大一小)

4

台北市士林老人日照服務中心

以日間照護服務為主,服務時間為週一到週五早上7:30~下午6:30,收托人數約50~60人左右。

隔週四

10:00~11:00 AM

B

2隻狗醫師

(一大一小)

5

長庚醫院桃園分院附設護理之家

服務內容分為長期照護與短期照護為主,其住房形式分為單人、雙人、三人、四人以及八人房,共計400個床位。

隔週六

10:00~11:00 AM

 

4隻狗醫師

6

國軍新竹地區醫院附設護理之家

服務項目以長期照護為主,設置的床位共計為52床。

隔週六

10:30~11:30 AM

 

2~4隻狗醫師

中部地區

7

署立台中醫院附設護理之家

護理之家床位設置有100個床位,於長期照護中心則設有緩和照護與失智照護服務,狗醫師服務則是針對失智症老人照護專區,床位為40床。

隔週四

2:30~3:30 PM

 

1隻狗醫師

南部地區

8

台南縣私立悠然山莊

設有安養服務、養護服務與長期照護,共計有116個床位。

每週二

3:00~4:00 PM

C

1隻狗醫師

(中型犬)

9

高雄縣惠心護理之家

服務項目為長期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護及喘息服務四個項目,設立床位共60床,日間照護為20床。

時間不一定

 

2~4隻狗醫師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二)調查時間及活動之概要

機構

調查時間

分組

活動地點

參與人數

照護

人員

狗醫師協會

備註

A

2009.02.07

10:30~11:30 AM

-

多功能活動室

14

(行動自主/失能/失智)

社工1

志工1

4

4隻狗

一組為機動組

(走廊上散步)

B

2009.02.19

10:00~11:00 AM

多功能活動室

8

(失能+失智)

社工1

志工2

1

1隻狗

多4名私人看護

多功能活動室

8

(行動自主)

社工1

志工2

1

1隻狗

活動進行中有

散步行為

C

2008.12.23

3:00~4:00 PM

-

韻律教室

6

(行動自主/失能/失智)

社工1

1

1隻狗

偶有結束服務後送行的行為產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五、調查結果分析

5-1環境行為空間分析

    依據下表三的統計結果可得知,A機構之活動參與人數較其他兩家機構多,但使用的空間坪數卻是最少的,為支應活動的需求空間使用率高達100%。B機構高階班空間的使用為三間機構中較好的方式,適切的運用空間的寬度行散步之行為,並讓狗醫師有足夠空間進行表演,使老人們開心。C機構參與人數最少,空間雖大,但實際使用的坪數不大。此外,從三家機構的空間使用模式上可平均歸納出一組狗醫師與老人的使用空間約為1.7坪,且行動自主使用的老人活動時所佔的空間面積有較大的趨勢。

()機構使用空間分析表

             機構     空間

活動空間名稱

活動空間面積

空間實際使用比率

參加人數

A機構

多功能活動室

6.3*7.3=45.99

100%+走道(約78㎡)

14名(行動自主/失能/失智)

B機構-初階班

多功能活動室

8.3*14.9=123.67

48%(約60㎡)

8名(失能+失智)

B機構-高階班

多功能活動室

8.3*14.9=123.67

72%(約89㎡)

7名(行動自主)

C機構

韻律教室

8*12=96

49%(約48㎡)

6名(行動自主/失能/失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2環境行為內容分析

    老人與狗醫師的行為內容可分為兩類:為靜態與動態兩種。靜態是以打招呼、握手、丟飼料、梳毛與撫摸等非移動性的行為內容;動態則是以套圈圈、散步與下達指令等的移動性行為內容。換句話說,靜態是由狗醫師主動,首先以打招呼(敬禮)與握手的方式向各位老人問好,之後則以身體接觸的方式讓老人們體驗不同的觸覺感受;動態則是進階性的互動,讓老人丟圈圈至狗醫師身上,從近到遠,最後是散步行為,並下達旨令。

    老人在空間的行為內容可有兩種。一種行為內容為老人坐著輪椅牽著狗醫師,由狗醫師協會的義工們輔助,在活動空間內環繞一圈;另一種行為內容為老人們不做任何的變動,包括其所在的位置,由在旁輔助的社工人員或狗醫師協會的義工們變換家具或輔具的位置,讓老人們與狗醫師進行互動,變換的方式有排成圓圈的方式、放射狀(向外或向內)的方式以及一線型的方式。

5-3環境行為互動模式分析

    互動的模式分為:有分組與沒分組。觀察記錄的三家機構中以沒分組(A、C機構)居多。A機構的狗醫師與參與人數最多,其行為互動模式是將狗醫師協會的義工們分成三組後,分散至各角落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互動,兩組的互動模式有撫摸、握手、套圈圈等,但老人們都是以不移動位置為主,一組則是在走廊上散步並下達指令的方式;B機構是將老人們分組後再進行的模式,因考量參與老人的人數與其身心狀況,分為兩組,分別是能行動自主者與行動自主能力較低者,行動自主者的互動內容為靜態+動態,自主能力低的互動內容則以靜態為主;C機構是參與人數與狗醫師最少的一家,其行為內容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

5-4環境行為觀察紀錄

    A機構觀察紀錄之平面圖繪製:

 A-1.png 1.jpg

(圖一)A機構之環境行為觀察紀錄

    B機構觀察紀錄之平面圖繪製:

 B-1.png1.jpg

(圖二)B機構初階班之環境行為觀察紀錄

 B-2.png1.jpg

(圖三)B機構高階班之環境行為觀察紀錄

    C機構觀察紀錄之平面繪製:

 C-1.png1.jpg

(圖四)C機構之環境行為觀察紀錄

 6-5.JPG

(圖五)C機構活動情境照

 6-6.JPG

(圖六)C機構活動情境照

 

六、研究小結

6-1機構引入動物輔助治療之發展情形

目前國內將動物輔助治療導入老人照顧機構的案例並不多,其中以北部地區的設置數最多(佔66.7%),其次依序是南部地區、中部地區。其因除了最早教授動物輔助治療的老師源自於北部外,亦因北部地區之受訓場地與訓練師課程選擇性較中南部多的關係。目前中南部地區雖也開始推動相關人才及狗醫師的養成課程,但因授課時間選擇性少,且狗爸媽多為志工人員,除義務性的學習與服務外,各自還有工作在進行,因此人才培育與發展速度上較北部地區緩慢。

6-2活動場所

本次觀察的3家機構,其進行動物輔助治療活動的場地皆以室內空間為主,但根據A機構社工人員之訪談結果發現,其實進行動物療癒行為過程中,像「散步」行為之活動場所的選擇,主要是依據老人身心機能狀況而定,若老人家想到室外散步,狗醫師則會陪同老人至戶外活動。由此可知,動物輔助活動的導入,不單只能在室內進行,亦有將活動搬到戶外進行的可能性。

6-3活動隊形

    在環境行為互動關係中,從活動進行的平面圖可看出,三家機構的老人座位排列方式多以圓形的方式排列為主,在活動進行時,會因應活動的互動內容而變換排列方式,有家具變換排列的方式,還有老人變換隊形的方式,但主要都是讓狗醫師站在屬於中間的位置,讓所有的老人們都可以看見狗醫師的一舉一動,並將注意力集中在狗醫師身上,進而與狗醫師進行互動,以不至於在等待的時候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而無聊。

 

 

參考文獻

John Zeisel,1996,《Inquiry by Design-Tools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關華山譯,田園程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夏鑄九,1992,《理論建築-著象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龔平邦,1983,《行動科學概論》,三民書局。

Barbara J. Huelat萬德和,療癒環境-心靈的健康照護環境設計,2007

魏亞勳,從行為設境的觀點分析探討幼稚園之環境行為問題以台中市區內某私立幼稚園為深入觀察對象,1990。

葉明理,動物輔助治療系統之發展與評值以犬類動物用於老年療護與心智障礙兒童為例,行政院國科會計畫,20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97337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